在北京隨處可見中西合璧的建筑景象,我們應(yīng)景兒挑選城內(nèi)的幾座教堂,和大家聊聊它們的歷史淵源。
1. 南堂(宣武門天主堂)
Tips:西城區(qū)前門西大街141號,地鐵宣武門站B2出口,向北步行50米
這是北京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因地近宣武門故稱宣武門堂。1605年(明萬歷年間),意大利人利瑪竇獲頒官方認證的北京“暫住證”,可留居京城傳教,他在宣武門購地置屋,修建教堂,成為宣武門堂的前身。
利瑪竇的時代,帝國主義的艦炮還未轟開國門,傳教服眾全憑文化軟實力。利瑪竇苦學中國經(jīng)典,與知識分子交朋友,傳播教義的同時也介紹西洋文化和天文歷法等科學知識?上Ю敻]去世不久,爆發(fā)“南京教案”,官方禁教,南堂被封。后來明朝禮部部長徐光啟主持開局修歷,舉薦井筒歷法的傳教士來京,南堂才又成為教士的居所,恢復宗教活動。
1712年,康熙帝賞識西學,小規(guī)模推廣西方文化,南堂原址重建。建筑采用當時歐洲盛行的巴洛克式,“前來瞻仰者,勢如潮涌”,足見當時北京市民深為西洋建筑的高峻崇麗所震撼。
1900年反對在華傳教士不義之行的義和團運動爆發(fā),南堂盡毀,1904年重建。雖氣勢不如從前,但巴洛克風還是一目了然,青磚青瓦等材料也體現(xiàn)了與北京地方傳統(tǒng)建筑的交融。
2. 北堂(西什庫教堂)
Tips:西城區(qū)西什庫大街33號,地鐵西四站D出口,向東步行500米
與南堂遙遙相對的,是位于西什庫大街的北堂。它是北京天主教堂中最大的一座,原名救世堂,取天主教耶穌救贖之義。
北堂體現(xiàn)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交流的有趣一幕,教堂主體為救世堂的哥特風,卻在東西兩側(cè)各建一座純正中國式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碑亭——高聳入云的哥特雙塔與翹角翼然的傳統(tǒng)碑亭形成了全北京城(乃至全世界)絕無僅有的奇觀。
北堂最初建在中海西側(cè)蠶池口的“黃金地段”,1703年落成。光緒時西太后擴建西苑,蠶池口教堂被列入拆建名單,清政府特將皇城西北的庫房——西什庫劃給教堂使用,西什庫北堂遂沿用至今。
3. 東堂(天主教圣若瑟堂)
Tips:王府井大街路東74號,地鐵燈市口站A出口,向西步行400米
東堂地處繁華的王府井步行街,應(yīng)該算是北京最為人所熟知的教堂。堂中奉耶穌養(yǎng)父若瑟為守護圣人,是北京城內(nèi)繼南堂之后的第二座天主堂。1655年(清順治)時初建于王府井民居之上,到康熙時改建為西洋式。
教堂內(nèi)原保存著名宮廷畫師郎世寧的多幅畫作,可惜毀于一場火災(zāi)。此外,東堂的命運也十分多舛,先后毀于地震(康熙朝)、火災(zāi)(嘉慶朝)和戰(zhàn)亂(光緒朝),1900年最后一次重建,仍采用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的結(jié)合,同時融入中國傳統(tǒng)紋樣做裝飾,入口處還有對聯(lián)一副,中國特色十足。
4. 西堂(天主教圣母圣衣堂)
Tips:西城區(qū)西直門內(nèi)大街130號,地鐵新街口站B出口,向西步行50米
西堂是四大天主堂中規(guī)模最小的一座,可能與它興建時正值中西“禮儀之爭”有關(guān)。嘉慶年間,中西文化沖突愈加激烈,西堂被勒令拆除。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英法聯(lián)軍要求恢復天主教的日常活動,西堂才又原址重建,重建后的教堂與北堂一樣,采用地道哥特風,鐘樓有三層樓高,塔尖十分突出。
5. 圣米厄爾堂
Tips:北京東城區(qū)東交民巷甲13號,地鐵王府井站B或C出口,向南步行500米即到
圣米厄爾教堂位于東交民巷,是近代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與前述四大天主堂比,它規(guī)模小但勝在玲瓏精致。
教堂建于1901年,時值《辛丑條約》簽立,東交民巷地區(qū)淪為法租界,使館和外國銀行匯集于此,附近還有大名鼎鼎的六國飯店,在此生活的洋人很多。圣米厄爾堂正是為了滿足他們的宗教生活所建,最初專供外國人使用,據(jù)說圣堂花窗使用的彩色玻璃還是清末專程從法國運來的。
6. 亞斯立堂
Tips:崇文門內(nèi)大街后溝胡同丁2號,地鐵崇文門站B出口,向北步行100米
亞斯立堂是北京現(xiàn)存最大的基督新教教堂,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是美國衛(wèi)理公會(新教的一大宗派)在華北地區(qū)建立的第一所禮拜堂。教堂曾毀于義和團戰(zhàn)火,1904年,亞斯立堂在崇文門現(xiàn)址重建,算來也有110多年的歷史了。
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時,時任亞斯立堂美國牧師的寶復禮(漢名)曾充當侵略軍的情報官。聯(lián)軍原定從永定門打進城,寶復禮因熟悉市區(qū)交通,特建議軍隊選廣渠門攻城。因為走永定門會“使英軍多走3英里路,浪費時間”;而且永定門比東南的廣渠門“堅固得多”。他的建議也被聯(lián)軍采納。
除了侵華特工的黑歷史,亞斯立堂與近現(xiàn)代政要淵源頗深。民國時期馮玉祥將軍曾在此受洗入教,美國前總統(tǒng)老布什和克林頓都曾在訪華期間在此進行禮拜。【作者:陳喆】
注:本文部分圖片及參考資料引自《北京古建筑地圖(上)》。該書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學者撰寫,屬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策劃并投資出版的“中國古代建筑知識普及與傳承系列叢書”之“北京五書”其中一冊,清華大學出版社于2009年印行。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備10201977號
關(guān)于我們 招商合作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意見反饋 友情鏈接 戰(zhàn)略聯(lián)盟
客服電話
4000-888-943
7*24小時客戶服務(wù)
1552757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