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我們冒著小雨出發(fā)了,第一個景點是聞名于世的曾侯乙編鐘的發(fā)掘地——湖北隨州曾侯乙地宮。
到達的時候,是一片部隊營房,里面還有些作訓設備。同時,還有一所中專學校在此。
關于這座古墓的發(fā)現(xiàn)和編鐘的出土還有一段故事:
1977年9月,湖北隨州城郊的一個小山包上,沉睡于地下2430年后,曾侯乙編鐘得以重見天日。 這是中國文物考古、音樂史和冶鑄史上的空前發(fā)現(xiàn)。那一天,隨州城郊擂鼓墩駐軍擴建營房過程中, 偶然發(fā)現(xiàn)了曾侯乙墓。這是個面積達220平方米、比長沙馬王堆漢墓大6倍的“超級古墓”。 當勘測小組趕到現(xiàn)場時,部隊施工打的炮眼距古墓頂層僅差80厘米,只要再放一炮,這座藏有千古奇珍的古墓就會永遠不復存在。1978年5月22日凌晨5時,墓室積水抽干后,雄偉壯觀的曾侯乙編鐘露出了它的真面目,所有在場的人都被這座精美絕倫的青銅鑄器驚呆了:歷經(jīng)二千四百多年,重達2567公斤的65個大小編鐘整整齊齊地掛在木質鐘架上。
編鐘出土后,文化部的音樂家黃翔鵬、王湘等人趕到現(xiàn)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xiàn)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個半音齊全。經(jīng)與考古專家們分析論證后,大家決定敲響它。
1978年建軍節(jié),歷史上第一場曾侯乙編鐘原件演奏音樂會在駐隨炮兵師某部禮堂舉行。沉寂了2400多年的曾侯乙編鐘,重新向世人發(fā)出它那雄渾而又浪漫的千古絕響。
19年后,為了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曾侯乙編鐘再一次被敲響
湖北隨州曾侯乙地宮——曾侯乙墓位于湖北隨州城西兩公里的擂鼓墩東團坡上,系一座呈卜字形的大型巖坑豎穴木槨墓。1977年秋,當?shù)伛v軍在擴建營房時發(fā)現(xiàn)該墓。1978年3月,文物考古部門組織聯(lián)合勘探,5月上旬開始挖掘,6月底野外清理首戰(zhàn)告捷。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銅禮器、樂器、兵器、金器、玉器、車馬器、漆木竹器以及竹簡等文物近一萬五千余件。其中有許多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的文物,是前所未見的珍品。最著名的是一套大型編鐘,為中國之最。通過出土博鐘上的銘文鑒定,這是戰(zhàn)國早期諸侯國一位名字叫做“乙”的曾國君主的墓葬,故亦稱曾侯乙地宮。有觀點認為除了國君之外,他也是當時精通天文學和冶金學的一位科學家。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 Reserved 鄂ICP備10201977號
關于我們 招商合作 聯(lián)系我們 免責申明 網(wǎng)站地圖 意見反饋 友情鏈接 戰(zhàn)略聯(lián)盟
客服電話
4000-888-943
7*24小時客戶服務
15527575559